信息:2022百强县:昆山、江阴、张家港前三,江苏占1/4席

2022-11-11 14:54:31 来源:

0 浏览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2022百强县:昆山、江阴、张家港前三,江苏占1/4席


(资料图)

作者 金叶子

县域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单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有效举措。

7月20日赛迪顾问发布的《2022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报告”)显示,2021年,百强县以占全国不到2%的土地、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9.94%的GDP,以占全部县域不到3%的土地,11%的人口,创造了县域约四分之一的GDP。

昆山、江阴、张家港继续领跑

2011-2020年,我国县域数量由1996个减少至1871个,但县域GDP由24.1万亿元增长至39.2万亿元,是2011年的1.6倍,占全国GDP比重保持在38%以上;“千亿县”数量由5个增加至2021年43个;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由183824个增加至191322个,占全国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50%左右。

从区域格局来看,东部领先,中西部潜力大,且强省强县特征明显。

今年的报告显示,百强县东部地区占65席,中部地区占22席、西部地区占10席,东北地区占3席,其中,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百强县数量较2018年分别增加6席和2席。江苏、浙江及山东表现抢眼,分别占25席、18席和13席,其中,百强县前10名中江苏独占6席,并包揽前4位,湖北、河南、四川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发展。

“千亿县”数量由2011年5个增加至2021年43个,GDP超7万亿元,昆山、江阴、张家港“苏南三小龙”继续领跑。呈现出六大典型发展模式,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创新驱动主导模式、粤闽浙沿海城市群产业集群驱动主导模式、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融合驱动主导模式、山东半岛城市群传统产业升级驱动主导模式、资源驱动主导模式、核心企业驱动主导模式。

百强县2021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4%,高于广东(9%)、江苏(12.8%)、浙江(12.9%)和山东(9.6%),且高于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9.6%)。同时,县域工业发展需破解“一业独大”“一企独大”、产业发展层次偏低、产业链条延伸不足等问题。

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建议,后续县域经济发展应该聚焦稳定县域GDP占全国经济中的比重这一目标;实施两大战略举措,即分类引导、高质量发展;并构建县域经济发展体系、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保持县域经济发展定力。

江苏省全部县(市)入围长三角百强

县域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百强县分布格局特色鲜明。根据《2022长三角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下称“长三角报告”),长三角百强县中,江苏占40席,其全部县(市)均入围;浙江占38席,占其全部县(市、自治县)的71.7%,安徽占22席,占其全部县(市)的37.3%。

赛迪顾问上海分公司副总经理孟祺琪对第一财经表示,报告覆盖长三角三省152个县级行政区划。从经济实力、发展潜力、富裕程度、绿色水平四个维度构建了包括28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县域经济进行综合评价。

总体来看,长三角县域经济体量结构相对稳定,“千亿县”2021年增至27个;从产业增加值看,长三角县域二产、三产主导地位旗鼓相当;从数量上看,长三角六成以上的县域以第三产业为主导;苏州、无锡、宁波的县域工业实力相对较强。

江苏的长三角百强县梯级分布较为明显,位次1-10名的百强县占6席,主要集中在苏州和无锡;位次11-30名的百强县占11席,其中南通占4席。浙江入围百强县的地级市分布相对较均衡。安徽入围的百强县主要排在30名以后,在61-100名区段居多。

长三角百强县实体经济支撑强,但发展效益待提升。长三角百强县二产增加值较高,约占GDP比重48%,但其人均GDP、地均GDP以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水平相对较低。

另外,长三角百强县集聚“小巨人”,R&D投入待加大。截至2021年,长三角百强县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5家,占三省总数的37%。长三角百强县拥有20家以上“小巨人”的县域仅一个,为浙江宁波的慈溪市。六成以上百强县拥有“小巨人”1家-5家,仍有15个百强县尚未诞生“小巨人”。长三角百强县R&D投入水平不及全国平均水平,近五成百强县的R&D投入占GDP比重处于2%~3%。

赛迪顾问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陶传亮告诉第一财经,未来长三角县域还应加强产业顶层设计、促进产业创新升级、提升产业开放融合。

例如,要加强产业顶层设计,战略性发展符合自身条件的特色产业,集中力量、积极导入产业发展要素,推动产业向高质量、集约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并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发挥长三角县域数字新基建布局空间大、数字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借助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平台技术,多措并举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轻量化、平台化打造数字农业、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等新集群新典范。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