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快报!文艺评论丨以新视角与新美学打开历史的另一面
2023-05-10 09:09:51 来源: 文汇网
历史作为人类文明之旅的轨迹,以史鉴今、学史明理的潜在作用使其成为社会文化领域较受关注的话题。除了对当下世界进行记录以发挥“人类生存之镜”的功能外,对历史世界的呈现和评述也是纪录片的重要使命之一。究竟如何打开历史,用什么风格的视听语言来富有创意和创新性地呈现历史,创作者们在不断尝试和探索。
最近一段时间,以《历史那些事》《风云战国》系列和不久前播出的《惟有香如故》等为代表的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发展颇有“标新立异二月花”之势,它们在表现手法上以新视角、新美学对历史进行影视化的重新架构和生产,以新史观述史观人,摆脱了纪录片的“小众”咒语,实现了破圈传播,使以往埋藏在故纸堆里的历史,走向更为广泛的受众。
新视角:别出心裁的切入与呈现
(资料图片)
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视角转换可以带来对看似熟悉的同一事物的新鲜观感与认知。杨贵妃和唐明皇的旷世纠葛早已被无数文艺作品表现过,但《惟有香如故》在《雨霖铃》一集中围绕杨玉环喜欢的瑞龙脑香重新进行了讲述。老态龙钟的高力士奉命到马嵬驿为当年被赐死于此的杨贵妃挖坟迁墓,发现坟里保存完好的只有杨贵妃一直喜欢佩戴的金属制成的香囊。由此开枝散叶,由珍贵而独特的瑞龙脑香,引出杨唐二人的恩恩怨怨及当时的历史语境。乐师贺怀智兵变后寻找这一奇香的原产地,纪录片借此情节向观众科普瑞龙脑香虽生长于炎热之地的参天大树中,却外表如冰、有寒凉之气,需用熏烧的方式来还原其冷香,且燃烧后不留任何痕迹。此段真正的叙事意图是以香喻人,把这种香与杨贵妃深刻体味到的盛世炎凉相关联。其他四集中李清照与张汝舟、苏轼与王安石、范祖石与黄庭坚、华佗与曹操四组历史人物的故事也分别借由梅香、沉香、回生香和艾香来切入。嗅觉于人而言是记忆最长、最深刻的感官能力,即使时光荏苒、岁月流逝,某种曾经熟悉的气味总能在再遇见它的瞬间,唤醒人对于某时某地的鲜活记忆。由香及人,借香道讲人生论从政,这种独辟蹊径的叙事转换得自然贴切,意味隽永。
同是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历史那些事》融入时下流行的诸多青年亚文化如网络梗、说唱等,从年轻人关注的脱发、吸猫和忧郁等话题切入,展现历史人物鲜为人知的另一面,在年轻观众中收获大量“自来水”。《在下东坡 一个吃货》一集中,苏东坡是深谙美食之道的“老饕”,而非其他影片中所着重呈现的作为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化用B站热播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而题名为《我在我家偷文物》一集中,溥仪和弟弟偷偷变卖宫中藏品,以凑足逃离紫禁城出国留学的费用。此外,雍正皇帝是个工作狂,且业余爱好居然是和其他许多名人一样喜欢玩cosplay(角色扮演);李清照除了是大家熟知的婉约派女词人,还是一位能饮酒、会打马球和博弈、爱怼人的闺中“扛把子”,侧重的是她“乱世浮沉只做自己”的独立女性品格。
还有《书简阅中国》,从古人的书信入手讲述某一历史节点或常人或名士们的真实人生故事,不论是秦国士兵黑夫和惊兄弟俩写给母亲的木牍家书,还是王献之写给被迫离婚的妻子的《思恋帖》等等。这些曾携带着私密的个人情感印记的信函,让观众们看到了历史富有温情与质感的一面。
这种以新鲜有趣的另类视角打开历史,独辟蹊径讲述中国故事的历史题材纪录片,被有些学者称为具有“逸闻主义”倾向,它们将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陌生化处理,基于史料从衣食住行用等物质层面去呈现久远历史岁月中的生活方式与美学精神,在挖掘逸闻趣事时展示其文化价值,所传播的新鲜有趣的冷知识也契合年轻观众求知欲强的接受心理。
新美学:以史为据的演绎美学与风格
“纪录片教父”约翰·格里尔逊作把纪录片定义为“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现实”意味着纪录片素材需来自于客观真实的现实世界,这是其作为一种特殊的影视艺术形式的本质属性,以现场实录、长镜头、同期声等为显著特征的纪实美学是其本色;“创造性处理”则意味着不是对现实的复刻,而是可以发挥创作者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我们看到,相比于以往常见的使用可以搜寻到的历史遗留材料,如史书古籍等文献记载、出土的文物或跟历史有关的现存器物、建筑、人文地貌等,再辅以采访相关专家或见证者、知情者的做法,当下越来越多历史题材纪录片用演员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情景再现或曰“真实再现”,而且从最初非常谨慎、全片占比较少的意象化再现,如人物的背影、剪影、局部特写等,到服化道和演员表演越来越接近电影级水准,追求视听效果的极致表达。《中国》《风云战国》《敦煌 生而传奇》等均是全片采用戏剧化再现,画面精美,构图讲究,观众由此获得了更为生动直观的审美体验。
从叙事结构来看,与传统历史题材纪录片大多采用的按时间轴推进的线性叙事不同,近年来不少此类纪录片把线性的时间顺序与倒叙、插叙相结合,通过层层设置悬念引发观众的收看欲望。以往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大家熟悉的是以解说串联,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旁白因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而被称为“上帝”之声,而《惟有香如故》中导演亲自出镜,面对观众侃侃而谈他对于片中人物和事件的见地,还间以“历史中人”的面貌跨越时空出现在片中角色的身旁,静观历史事件的沉浮起落和人物的悲欢离合,并与片中男女主角进行对话。这种“时空穿越”带来巨大的间离效果的同时,也暗合“旁观者清”的意旨。而且这种仅代表个体观点的评判,非高高在上上帝视角的灌输,在受众心理上更易被普遍认同和接受。《历史那些事》中也使用了这种不同时代的人物跨时空对话的手法,如着宋代服饰的苏东坡来到现代社会与餐馆厨师切磋东坡肉的做法,罗马的恺撒大帝和西汉王莽从互怼揭短,到因同为脱发者而惺惺相惜。除了以小剧场演绎、MV和幕后花絮等元素来结构全片,“拿来主义”成为这些历史题材纪录片创新的法宝,似乎其他任何艺术形式和手法如说唱、沙画、CG动画、插画、网络语言、流行歌曲、中外典故等,均可杂糅其中。
表面上看似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纪实美学失却了它以往的统治地位,由演绎美学来统辖全片,但其底层逻辑仍是基于严肃认真考证的戏剧化“纪实”,在真实与演绎之间寻求平衡是创作者们特别重视的。例如《惟有香如故》中论及李清照为什么与张汝舟结婚百日便要离婚,个中原由究竟是什么,导演告诉观众他是依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的自述得出的结论。《历史那些事》也在片子开头就以字幕形式正告观众:“所有人物、故事均有古籍记载,历史小剧场是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历史,内容均有史料支撑,不恶搞,非虚构。”
之所以告别宏大叙事进行诸多创新,无疑亦与当代新史观的潜在影响有关。新历史主义告诉我们应透过各种论述去还原历史,而史学界陆续出现的注重“眼光朝下”的微观史、平民史和性别史、情感史等新观念新视野,都为历史的影像书写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从价值层面来看,那些具有音影档案价值的影像所呈现的历史,是由机械复制而生成的在场的真实和由目击而得的真实,其文献价值会随时间之河向前流淌而递增。而《惟有香如故》《历史那些事》《中国》等由演员扮演历史场景、对过往岁月进行现代性阐发和再现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则是一种主观化和艺术化了的真实,虽亦有一定的认知价值和历史文化传播价值,但不可否认在现代的传媒产业生态链条中,娱乐价值是其最大的生产动力和初衷,其他国家也出品过类似的历史纪录片,如《扯蛋英国史》《日本之形》等。
作者:牛光夏(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山东省签约艺术评论家)
编辑:范昕
策划:范昕
责任编辑:邵岭
标签: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 (2023-05-10)全球速讯:“科技小院”助力养蜂大事业
- (2023-05-10)全球快报:整活!瓜迪奥拉再次全场零换人 本赛季欧冠第二次
- (2023-05-10)印度大巴车从桥上坠落 致24人死亡
- (2023-05-10)哪项比赛是往后跑的?比赛最后一个出场好吗?
- (2023-05-10)酸菜鱼是哪里的特色菜?酸菜鱼的酸菜是什么菜?酸菜鱼用什么鱼?
- (2023-05-10)林志颖现身珠海赛场被偶遇,车祸后首开赛车,全副武装身体无大碍 讯息
- (2023-05-10)世界资讯:气候变暖!全球最能叫的科奎蛙叫声更大,可能面临生存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