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特产盲盒收到惊喜还是遭遇欺骗?律师提醒这风险

2023-08-31 20:52:22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互换特产盲盒 收到惊喜还是遭遇欺骗? 律师提醒注意财产和食品安全风险

近日,互换“特产盲盒”在各社交平台悄然兴起。北京青年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仅凭口头约定,素不相识的网友互寄各自准备的当地特产,在互换中,有人吃到喜欢的地方美食,有人收获拆盲盒的快乐,有人收获了友情,但也有人被骗、被坑了。

对此,律师提醒,异地交换特产存在财产和食品安全风险,双方可对价值、品种等作出明确约定,收到食品后,先确认食品外包装完好、质量有保障,再进行品尝。邮寄快递后应关注物流信息,如果发现对方借口拖延拒不邮寄,可以及时联系快递拦截并追回自己寄出的特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遇到真诚

吃到最具当地特色的特产

00后小赵平时爱吃零食,希望尝遍各地的美食。今年7月,看到互换“特产盲盒”的活动在社交平台流行,她也在短视频平台发帖征集互换特产的对象。她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她大学在山东上,今年刚毕业回了新疆老家,由于对南方的特产比较喜欢,就挑了福建、云南、重庆三地的网友互换特产。“目前福建的特产已经收到了,我平时喜欢吃甜食,收到的是我喜欢的类型,符合期待。”

小赵表示,在互换“特产盲盒”时,她一般会跟对方约定互换特产的价值,比如200到300元,但对于聊得来的网友,彼此都比较信任,就不会特别约定价值,而是按彼此的心意给对方准备。“我们也不会指定对方准备什么,但会说一下口味偏好,按对方的口味偏好来准备。大家都比较喜欢拆盲盒的感觉。”

小赵说,她给对方准备特产花了两天多的时间,特产都是在当地超市买的,给每人准备了约七八公斤的特产。“新疆干果比较多,本地买也比较便宜,在给他们准备特产的时候,我自己也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注意到的新疆特产。”

小赵坦言,在交换前她也担心被骗,“毕竟跟陌生网友之间不太了解,不确定自己寄出后对方会不会寄,但我遇到的人都比较真诚,会主动分享快递物流进度。建议大家挑选互换对象时要擦亮眼,比如我不会选社交账号和朋友圈毫无个人生活内容的网友。”小赵说,后续如果遇到合眼缘的网友还会继续交换。

交到朋友

互换特产还一起旅游

90后网友小顾在互换“特产盲盒”中交到了新朋友。她在去年的一次特产互换活动中,认识了一个在上海工作的小姐妹。两人不仅成了朋友,还在上个月相约一起爬泰山。

小顾告诉北青报记者,去年8月,她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互换特产的活动,询问了评论区的一名网友,感觉不错就加了微信。“没几天她就把东西寄给我了,我也买了我们山东的特产给她寄过去。后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上个月,我喊她来山东玩,她就来了,我们一起吃了淄博烧烤,在济南游了大明湖,还去爬了泰山。”

收到惊喜

享受拆盲盒的快乐

95后小张来自天津,目前在天津读研。她看到自己喜欢的美食博主发视频称要互换特产,就私信了对方,“位于福建的对方已经准备好特产,又是我关注很久的网红博主,比较可信”。惊喜的是,对方选中了她,她如愿换回了一份福建特产,还包括对方自制的海鲜干货。

小张表示,通过此次交换,她对天津特产更了解了,随后还有想买天津特产的网友咨询她,她也在网上分享了买天津特产的攻略。

小张告诉北青报记者,互换特产这个活动最吸引她的当然还是可以品尝各地的特产,“虽然网购很方便,但像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特产还是不太好买,也容易买到假的或者质量不好的。”另外,她也很喜欢拆盲盒这种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期待,可能还会有惊喜。

感觉被坑

迟迟不发货或收到价值不对等特产

并非所有的“特产盲盒”交换都能秉承“真诚”“公平”的原则,被坑、被骗的人也不在少数。

河南95后网友晓晨(化名)就感觉自己被坑了,她给江西的一名网友发出价值两百多元的特产,但对方给她发来的却是价值不对等的一堆咸菜、几包辣条和一包旧衣服。“我们俩是同一天收到包裹的。收到快递后我就联系她,要求她拒收我的包裹,把东西退回来。但她不让快递员拦截包裹,立马让家人把包裹取走了,之后还把我手机号拉黑了,短视频账号也设置了隐私无法取得联系。我联系快递员,要求把她的旧衣服退回去,快递费她到付,她也不同意。”

这是晓晨第四次跟陌生网友互换特产,但确实第一次觉得被坑了。“别人给我寄的都跟我寄出的差不多。我给这个江西的网友寄了8公斤的特产,她连衣服给我寄的才7公斤,这些旧衣服我没有要求她寄,她自己说要给我们村里一个唇腭裂的小孩。我感觉她就是把家里不要的东西寄给我了,我很生气。”

晓晨觉得,本来互换特产就是冲着交朋友来的,其他互换的网友她都加了微信,只有这个人没加,没想到就被坑了。“我觉得网上还是好人多,像她这样的是少数,怪我自己没想那么多,希望爱占便宜的网友不要欺骗别人。”

来自内蒙古的小麦(化名)也在互换特产时感觉自己被骗了。8月初,她与来自重庆的一名网友约定给对方互寄价值约200元的特产,她买好就先给对方发过去了。“对方不是称今天应酬就是觉没睡醒,总之就是拖着。眼看我寄的快递都快到了,她买了一堆摆在桌子上给我拍了照,但我等了一天还是没等到她发货。我的包裹都到重庆集散地了,她跟我说还在找快递上门取件,结果从上午等到下午快递也没去。我就直接拦截快递了。”

本组文/本报记者 戴幼卿 实习生 罗艾敏

统筹/蒋朔

提示

律师:双方可对价值、品种等作出明确约定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像晓晨这样收到价值不对等特产的情况并不少见,有人寄出380元的潮汕牛肉丸换回两包纸巾,有人寄出五斤腊肠却收到两包榨菜;像小麦这样寄出特产后对方不发货,甚至在对方收到货后被拉黑的也不在少数。

针对“互换特产”背后潜藏的风险,北青报记者咨询了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的常莎律师。她表示,互换“特产盲盒”本意是双方交换价值相近的特色产品,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财产安全风险,具体可以分三种情况。第一,互换特产双方没有任何关于价值的约定,也没有交易习惯来约束,双方互换特产的行为可能构成单纯的互易合同。对方不需要对价值不对等进行赔偿。第二,如果双方在互换特产前对特产的价值进行了约定,那么对方寄出特产的价值严重低于约定价值的行为可能构成违约,一方有权请求对方采取补救措施(如补差价、补寄特产等)。如果对方拒绝,则一方可以请求其赔偿损失。第三,如果行为人在互换特产过程中存在主观恶意,以不法占有特产为目的,收到快递后立即“拉黑”“跑路”,此时行为人的行为在民事上可能构成欺诈,需要承担退还特产或者赔偿的法律后果。如果涉及的财产达到了“金额较大”的程度,行为人可能涉嫌诈骗罪。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对方的刑事责任。

另外,常莎提醒,由于互换特产往往以交换当地特色美食为主,其中不乏家庭自制或者当地作坊生产的腊肉、糕点等散装食品,因此食品安全风险需要参与者格外关注。双方可约定不互换上述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收到食品后,要先确认食品外包装完好、质量有保障,再进行品尝。如果一方邮寄的食品具有安全隐患,造成了对方的损害,则一方可能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如果一方基于伤害他人的故意邮寄有毒有害特产,受害者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

常莎建议网友在进行特产交换时,应当选择信誉较好、得到过特产互换好评的网友,尽量在寄出特产前,对互易物的价值、品种、寄出互易物的时间等相关问题作出明确约定。邮寄快递后应关注物流信息,如果发现对方借口拖延拒不邮寄,可以及时联系快递拦截并追回自己寄出的特产。双方可约定交换的食品外包装上需要有生产者名称、地址、生产批号、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收到食品后,先确认食品外包装完好、质量有保障,再进行品尝。如果交换的是非食品的其他产品,也要注意检查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生产要求、安全标准。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