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宝强:《八角笼中》就像我的命一样

2023-07-07 22:33:36 来源: 澎湃新闻

7月6日,王宝强导演的新片《八角笼中》正式上映。在此之前,影片已经刷新了诸多纪录,凭借超4亿元的点映票房纪录,成为新的中国影史点映票房冠军。

在做导演这件事上,王宝强终于和观众“两清”了。

6年前,王宝强第一次导演《大闹天竺》,“印度囧”风格的现代版《西游记》一边揽下超7亿元的票房,一边也将它定在豆瓣评分“3+”的“耻辱柱”上。在获得金扫帚奖最令人失望电影、导演、编剧三项重磅大奖后,王宝强竟然还成了金扫帚历史上第一位亲自现身领奖的一线明星。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不住观众,这次算欠观众一次,我相信自己未来努力,不断地学习,一定会成为大家心目中比较合格的一个导演。”这是当时他给自己立下的目标。

然后,他几乎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今年6月,《八角笼中》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时,好友王迅在映后感慨他的专注,“他花几年的精力在上面,要推掉多少戏的拍摄,那都是钱啊,一般人干不来这个。”

《八角笼中》这个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仿佛就是为王宝强准备的。

他出身贫苦农村,从小衣服都是哥哥姐姐穿剩下的,去习武更直接的原因就是交不起学费。在少林寺,王宝强练了整整三年的基本功,每天凌晨五点就起床跑步,坚韧顽强是少年时期王宝强不服输的底色。

做演员,他经历人生地不熟的北漂岁月,被李杨、冯小刚等名导发现之后又一度被定型为“傻根儿”局限了戏路,但凭借执着和努力他为自己打开更广阔的天地。

王宝强经历过人生的低谷重创,被亲近的人和公共舆论所伤,他一度抑郁,又强打精神让自己为信赖和支持自己的人“活过来”。

农村、格斗、少年成长、中年困境、社会议题……《八角笼中》所能够呈现和承载的元素和格局,几乎精准契合了王宝强的人生经验和当下心境。

30多岁的时候,王宝强被朋友“撺掇”着拍电影,彼时市场欣欣向荣,演员转型做导演似是大势所趋。他一如既往地努力,依葫芦画瓢地照着朋友和自己过往的“成功经验”杂糅出一部“四不像”的电影,直到面对铺天盖地的差评,他才意识到自己少了对电影的敬畏之心。

第二次当导演,他很长时间里找不到自信,“上一部电影让我意识到我自己有很多不足,观众对我的信任也崩塌了,投资人也不相信我,他们觉得我导演能力不行,如果拍喜剧可能还有保障一些,这个题材本身就有风险,疫情之后各个行业都很艰难,没人愿意投我这个电影。”

王宝强花费三年时间去四川体验生活,在剧本打磨上反复试错,又来回更换类型、团队,试图为这个故事找到兼顾观众、现实和自我表达的平衡。好在,从6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亮相后,邢台、南京、昆明、广州、长沙、武汉、苏州、厦门,一路点映,影片几乎获得的都是真诚的肯定和鼓励。

电影里,王宝强还是那个熟悉的王宝强,灰头土脸、出身草根,打起架来又真又拼命,如果有心和观众开个玩笑,一定能让人忍俊不禁。但他又变得不同了,留守儿童生存与教育之间的矛盾、集体无意识的刻板印象、被有心人诱导的网络暴力……那是对熟悉的王宝强期待之外的惊喜,也是孩子们和恩波格斗俱乐部从现实原型发展成为一部电影所延伸出更耐人寻味的部分。

点映后,有影迷在豆瓣上发表评论说,“看向腾辉让我有种错觉,仿佛是不惑之年的王宝强将人生阅历镌刻到银幕上,描绘了一幕小人物的命运史诗。”

这一次,王宝强不再是“跟风”,而是发自内心地创作一部“像命一样”的作品,“到了这个年龄,有了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也想用一部电影,来让观众看到王宝强这几年的变化和成长。”

电影上映前,王宝强在微博上写道,“《八角笼中》是小人物的奋斗史。我吃过不少生活的苦,知道哪怕陷入绝境,人只要还敢吃苦,生活就还有盼头就还有出路。哪怕是这世上最平凡的,最不起眼的人,只要他有不服输的韧劲儿,就能遇到领路人和同行人,遇到生命里的一束光。”

【对话】

我知道自己曾亏欠观众,这次要把欠的补回来

澎湃新闻:《八角笼中》和你上一部导演作品《大闹天竺》从选题到风格上都差别巨大,怎么会做这样的转变?

王宝强:《八角笼中》和《大闹天竺》这两部电影,如果是单看电影本身,应该根本想象不到是一个导演。而《八角笼中》在《大闹天竺》之后我拍出来的,这是我想打破观众对我以前的认知,也是打破我自己对过去自我和对电影的认知。

遇见这个故事开始,我就深受触动。首先是这些孩子的特殊身份,他们的成长是我特别熟悉的。同时,这种MMA综合格斗,在笼子里像是困兽的搏斗,只有打赢了才能活的这种精神,从电影的表现力上,是给观众带来很强视觉和心理双重冲击力和刺激性的。

大部分群体是不了解这项运动的,它在格斗项目里也是比较小众的,但这里边的真正的故事背后是什么,有很多值得挖掘的空间。加上这个主人公所具备的争议性,三者碰到一起自然产生的社会话题,让我觉得这个电影故事真的是好。

好的电影故事它一定有戏剧性冲突,有社会性的冲突,还有自我矛盾冲突,这是这个故事原型事件里自带的。

澎湃新闻:为什么这个项目会经历这么长的时间?这些年和这个片子死磕的过程是怎样的?

王宝强:这个故事之前各方面都已经长在我的心里了,但创作开始我们还是经过很多方向的尝试。我想过特别写实的,用比较文艺小众的方式去展现生活,也想过用喜剧的方式呈现,或者加入更多动作更激烈的。但我觉得现实主义题材这么严肃的,它还应该是真实,但又不能太过于写实,要让观众觉得好看。

所以我写了很多稿,也换了好多个编剧,这是过去几年最难的地方。拍摄起来还算快。到后期又是难的,如何用电影的逻辑呈现出来,传递给观众。

这部电影耗费的时间很长,但也是通过这部电影,我很真切地感受到很多东西得要磨,得需要时间,好事多磨,方向不对,就不能将就凑合。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像命一样,我不能拿我生命开玩笑。

澎湃新闻:为什么这部电影对你来说会有这么重分量?

王宝强:我的第一部电影《大闹天竺》,因为它的不足,观众们说了很多实话,老实说当时对我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同时,那也让我自己意识到电影的神圣,它是有门槛的,不能轻易地去拍,不能轻视它。你得真的懂电影,得了解透了,你才会有自己的表达。

如果这一部再不成的话,我后面可能就要放弃自己当导演的想法了。

《八角笼中》成了我作为导演的一个新的开始,如果还没有成长,观众也不会认我了。其实在为这个片子找投资的时候,没人认我。他们觉得你王宝强演喜剧是有市场的,但抛开喜剧很多人觉得没人要看。

我说我演现实主义的这种角色是更拿手的,没人信。他们觉得我票房最高的作品都是喜剧,我能理解。加上疫情大环境不好,投资人也变得谨慎,大家不愿意投这样的题材,对这个类型和题材有顾虑。加上上一部的口碑我的导演能力也受到很大质疑。

所以就像电影似的,它讲人生的困境和束缚,生活中往往也像个八角笼似得感觉。很多人一定觉得王宝强是个名人了,他肯定过得很好。他们不知道我这6年经历了什么,谁也感受不到,我的艰难不仅从事业上还是自己的内心。

澎湃新闻:这些年大家很少在其他节目里看到你,朋友们说你少赚了很多钱,是你受了“打击”之后有意躲开了观众吗?

王宝强:我知道自己曾经辜负了观众,所以这一次我一定要做到让观众们重拾这份信任。其实换编剧也好,其他各种磨也好,各方面这都是钱,时间本来就是钱,本来我有很多事情都可以去赚钱的,但我选择不做其他事,因为它需要投入专注,才能创作出来。到现在看,一切都是值得的,观众对我的认可比我要去赚很多的钱更有价值,也在我生命当中更有意义。那些一直都在支持我不抛弃不放弃的观众,我不会让他们离开我的。

人生没有色彩,就靠自己打出颜色来

澎湃新闻:除了导演风格的转变,这次在表演上其实也是有很大突破的。在向腾辉这个人物的塑造上,做了哪些努力?

王宝强:你经历过这么多,最终会体现在作品里。这一次的表演相信观众会看到,和以往呈现很不一样的,到了这个时候,有了更真实和克制的力量,那个度是浑然天成的自觉。过去演喜剧的时候,需要用很多夸张的手段,把自己放出去演时候,是外在的一种张力,但是这次需要的是内心的张力。

这一次表演上的挑战是一种面向自我向内的挖掘,向腾辉有自己内心的坎。这个人物好几年没有回家,他的心结是他的母亲,是因为他的原因导致他妈妈一直停留在那个时代的某一件事情上一直没有过去,而这又成了他自己内心的坎。而遇到这些孩子,他们获得了双向救赎,相互成就,在自我成就中找到人生更准确、更好的方向。

澎湃新闻:从电影里面看,你塑造一个落魄失意的颓丧中年人,是有刻意地增肥了吧?

王宝强:向腾辉是一个差一点被生活打败的中年人。我需要一些外在形象上的改变来增加人物的说服力。我一直都是标准的6块腹肌,虽然有时候也会发胖,但从来不会让自己超过某一个限度。但是这次为了角色,我看着自己的腹肌一块一块消失,自己的胸一点点下垂,看着这一切改变的时候一度觉得特别的难过,但是当穿上衣服成为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又感觉是幸福的,因为这个角色人物对了。

长期的自律要发胖也并不容易,也不是马上一口就能吃成个胖子的,我又将近两年不停地吃,花了很长时间才让自己才胖起来,拍完后又花了一年的时间慢慢来又减下去。短期的增肥减肥对身体都不好,好在那段时间我也不去拍别的戏,所以我慢慢地增肥,慢慢地减肥。

但我并不想去强调增肥减肥这个事,因为显然不会有观众会因为你王宝强胖了而去看你的电影吧?过去有观众喜欢我也不是因为我有腹肌就多帅吧?演员还是为故事和人物本身服务的。

澎湃新闻:你自己也是“习武”出身,对于其中动作戏的设计有怎样的考量?

王宝强:电影里有动作元素,当然是我擅长的。但这次我选择不打那么多。最终要打的是这些孩子。动作设计上,我也不要打得花里胡哨的。孩子们通过大量真实的训练,从不会到会,真正拍摄的时候也没有替身,对手找来职业的格斗选手,最后的大战,给观众看到的是一场真正格斗比赛。

澎湃新闻:最后那场大战,为什么处理成了黑白的调子?

王宝强:它的意义其实是很多的。一方面,格斗是多少有些残忍的运动,又因为要真实呈现,通过色彩的改变能够避掉一些血腥不适的观影体验。同时更重要的是,这些孩子,他们出生的时候是没有色彩的,而一个没有色彩的人,靠你自己站到赛场上,要靠自己的拳头,打出自己的人生的色彩、出路和尊严。所以比赛打完,最后慢慢变成有色彩的呈现,看电影的观众心理上也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这是符合电影里人物的情境的,同时,这也是我对自己人生的感悟,是我想要在电影里表达的。

当下的王宝强,最能代表“王宝强们”的内心和经历

澎湃新闻:影片前半段对于这些留守儿童和农村的贫困、苦难花了挺大的篇幅去讲述,这个是你作为导演结合自己成长经历的私心吗?

王宝强:肯定是有的。这部电影里有太多我自己有感而发的地方。每个角色、每个人物的故事都和我自己息息相关。到了这个年龄,我对很多事物有了新的看法,电影里我回头去看到自己为什么选那些小孩,其实那也是我以前的自己。我很了解底层人一路爬上来,他们的成长环境、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以及他们的未来。

电影的前半部分,我试图尽可能去营造真实的生活。去建立人物的状态和人物关系,它的情节冲突没有后半段那么强烈,但需要有这种对比,如果没有前面的铺垫,后边的燃、感动、激动就不成立,观众必须对主人公有认同,他的一举一动,才会牵动你的心。

所以安排一部电影,也和练武是一个道理。前边一定要扎实,基本功底子打好,刀枪剑棍耍起来才会好看。但不能只看到好看,前面天天踢腿、下腰、拿大顶、扎马步,都不能落下,这是我练武当中体悟到的。这不只针对这部电影的剧作结构,其实做电影这件事情,也是一样。

2020年上映的纪录片《棒!少年》记录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困境少年,被选进北京市郊一个爱心棒球基地,组成了一支特殊的棒球队的故事。其中少年马虎以“刺头”状态闯进了基地

澎湃新闻:片中小演员的选角和拍摄的过程是怎样的?教他们格斗的过程里是否想起曾经从农村出走去习武的自己?

王宝强:肯定的。所以我坚持跑遍全国,在大山里找到这些孩子。我没有去体校选孩子,即便那可能会让一些动作拍起来更方便好看。但这些孩子非常可贵,找他们的过程像你挖金子似的,千里万里迢迢,我花了很多心思和时间去找他们。

他们很多人都不知道拍电影到底是干什么,他们的父母都没有下过大山,但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一种希望,是他们会觉得这是个机会,选上了能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从他们的眼睛里,真的看到自己仿佛是他们的救命稻草似的。

这个过程中,我在孩子们的眼睛里看到各种的光,看到淳朴和纯真,事实证明了这孩子往这一站,不用演,谁也演不过他们。而这样生动的面孔,在大银幕上是非常稀缺的。我觉得这部电影能找到他们,这个戏才能成。

澎湃新闻:那如果说那些农村的孩子是曾经的你,向腾辉这个角色,应该也是你当下很多心境的表达和写照吧?

王宝强:那些孩子投射了我自己曾经的影子,而向腾辉有我当下阶段的许多映射。当然不是一模一样,但我试图通过电影的方式,呈现出此时的王宝强。比如电影里向腾辉是一个即使被误解也选择不说的人。成年人会有很多心痛需要自己去承受。很多事情他问心无愧的付出,旁人的不理解却带来伤害。解释有时候对于当事人来说会觉得没有必要,这也是我自己很多时候遇到事情的态度。我也不会去解释,让大家来明白怎样才是真相。说出来的话未必别人会信的,但时间会是最好的证明。时间和你自己的行为让别人看到,我觉得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比语言有力得多。

另外,这也是事件当时令我触动的地方。现在观众看到这部电影时,是第三方视角来看的,但当时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真实的观众就是现在戏里边看待这些事件的人。一个新闻事件爆发出来的时候,大家凭着主观感受发表观点,但很多时候对事件的了解和当事人的处境是不全面的,只有到了第三方之后你才能看明白才能感受到。从这个层面来说,电影有它的厚度和它的更深刻的意义在,这很不普通。

澎湃新闻:这部戏杀青的时候,你刚好40岁,人家说四十不惑,这个阶段有体会到这个感觉吗?

王宝强:对,杀青那天正好是我40岁的生日,那一刻的感觉很奇妙。当然不会是从不到40到突然40的那一刻,一下就“不惑”了,但确实会有下意识的,让人想要回头看一眼。然后这个“回看”里,会发现你的经历里,曾经年轻的种种,都有了不一样的色彩。也会想到往后要更老的阶段,觉得怎么就中年了,就快要老了,想到“花开花落”。

这确实也是阅历赋予我的,不到这个年龄,很难说去拍一个这样现实主义题材的东西来表达自己的。现在的我有这种表达的欲望,而且通过这种方式是最好的一个窗口。用一部电影,来让观众来看到王宝强这几年的变化和成长,他现在是一个真正的男人。我想《八角笼中》是我40+这个阶段最好的礼物,也是最契合我的当下的表达。当下王宝强应该很能代表王宝强的经历和内心的心路历程,对吧?

澎湃新闻:甚至是代表“王宝强们”,你其实一直从出道开始就是草根代表,很多人从你身上看到一种坚韧的生命力。

王宝强:所以对于这些孩子,我总是很想为他们做点什么。这个社会不是绝对平等的,出生好的家庭和出生在一个特殊环境的孩子,会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我就是出生在农村,从很偏僻的地方,靠自己一手打拼奋斗出来。虽然出身决定了你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但你还是可以靠自己努力拼搏,找到自己的尊严,找到新的平衡点和起点。就像前面说的,如果人生没有光彩,就靠你自己打出人生的色彩。

同时,就像这个片名“八角笼中”,很有意味。孩子们被隔在八角笼里格斗,向腾辉也有自己内心的八角笼,无论是格斗运动,还是现实,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其实生活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八角笼,都有自己的困境。

而电影想要说的是,人如何打破这一重重的束缚。每个人身上潜在的能量都很大,只要有信念都可以打破人生命运的牢笼。我也很感谢自己完成了它,让我觉得人生、事业我觉得当下都是好的,我依然是喜欢当下和未来的。

标签:

[责任编辑:]

最近更新